欢迎访问江南app官方网站, 咨询热线:400-123-4567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电话:400-123-4567

手机:138-0000-0000

邮箱:admin@schimmelchina.com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行业资讯

公园园林景观江南app规划设计十篇

  • 作者:小编
  • 发布时间:2024-05-10 01:52:13
  • 点击:

  江南app下载安装森林公园是集旅游、娱乐和休闲为一体的旅游载体。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森林公园旅游受到人们的热捧,但其在体验化景观设计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需要进一步改善。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在本文中解析了森林公园体验化景观的规划设计。

  体验设计是以消费者的有效参与为前提,以消费体验为核心,是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感受到美的过程。因此,森林公园的体验设计的总的理念,应是一切从游客的角度出发。而在具体的规划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当前,许多的文娱综艺节目受到了观众的喜爱,比如中央电视台的《中华汉字拼写大赛》、《开心辞典》等,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节目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比较强。而旅游体验也是调动旅游者积极性,让旅游者参与到具体的项目中,感受到快乐。

  但当前森林公园仅仅停留在观光和休闲这个层面上,给消费者提供的是一种静态的体验,因此缺少相应的娱乐性和趣味性。因此,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应当增加参与性较强的景点和项目,通过更新设计理念和表现形式等,增加娱乐性和参与性较强的内容。

  现阶段,网络和媒体所宣传的森林公园旅游还停留在自然旅游这一层面上,而这一层面的旅游活动强调的是森林公园旅游的自然属性,但是忽略了可持续性这一属性。

  因此,为了把握住森林公园旅游的方向,实现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体验化设计中,必须从制度上入手来加大公园森林植被的保护力度,通过公园内部服务设施的朴素化等,控制影响森林资源的因素。

  此外,森林公园的开发可当地的居民合作,让当地居民参与到森林公园的开发与保护当中来,实现森林公园体验化设计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旅游部门的相关数据显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实现生态旅游的自然保护区当中,接近25%的保护区形象受到损害,而超过10%的保护区出现了资源退化的情况,而3%的保护区出现了大气污染的状况。这就要求在森林公园体验设计中,必须遵循保护利用原则。

  而遵循这一原则,就需要使人们认识到森林公园实现生态旅游的重要性,宣传保护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重要性。因此,为了实现生态旅游的目标,可对公园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通过提高景区工作人员的保护利用意识,来间接提高旅游者保护旅游资源的自觉性。

  森林公园体验化景观规划主体,首先必须要有一定吸引力,从环境、地理位置以及自我印象、社会关系等方面改变人们的习惯。

  而森林公园的主体影响力应该较大,通过旅游者的体验,可以增加游客的现实感。比如神农架森林公园通过建立科普馆,解说“野人”的故事,把珍贵动植物的标本加以展现,游客置身其中,好感自然增加,因此其森林公园旅游获得成功。再次,主题的整体性要好。森林公园的主体应当显示协调性,根据景区的特色、旅游者的需求等,确定各个季节的主题。最后,公园的景点必须尽可能多,以此来吸引游客。

  新的旅游项目的开发,主要是为了吸引年轻一代的旅游者,而新增加的旅游项目则应集中在冒险旅游项目上。冒险的旅游项目,可让旅游者通过亲身的体验,感受到紧张和刺激。

  此外,森林公园体验化规划设计还可以增加森林探险、健身游以及风情游、高山滑雪旅游等项目,但是这些旅游项目必须具备吸引旅游者的特点。由于这些旅游项目的风险均比较大,因此,在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安全设施,确保游客在体验式旅游中不会遭受安全方面的威胁。

  森林公园体验景观的主体是游客体验的基础所在,但是其还必须通过深刻的印象来实现。因此,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应通过以下几方面的设计来营设体验景观的氛围:第一是视觉设计,第二是听觉设计,第三是触觉设计,第四是嗅觉设计,第五是活动设计,第六是其它设计。

  其中,视觉设计指的是通过捕捉景观的颜色、外形和大小等,从而使旅游者对景观产生一定的印象。视觉设计是森林公园体验式景观规划设计中最基本的一项设计,其设计对象主要包括森林公园中的森林、建筑、文化产品等,通过视觉设计可以使游客获得美的享受。

  听觉设计指的是有效利用森林公园中的各种声音,比如把高山流水的声音与风水碰撞所产生的美声柔和到一起便可以受到良好的听觉效果;而这样的听觉设计通过游客的想象,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情绪、不同的色彩。这也就是说,通过合理的设计,声音也可以显示出多种色彩。

  嗅觉设计指的是利用森林公园中的各种花花草草所散发出来的幽香,影响出可以愉悦游客身心的氛围和环境。在森林公园中,不仅有着清新自由的空气,而且空气中还满含香气,定会让游客陶醉其中,从而使游客流连忘返,带给游客一种回味无穷的感觉和体验。

  而其它设计指的是整合多种感官刺激,把吃、穿、住、行等各种服务通过让游客体验的方式整合起来,从而给旅游者创造完整的旅游回忆体验。此外,为了给旅游者留下深刻的旅游体验,公园还可以开发多种旅游纪念品供游客选择购买。

  当前,在森林公园的开发利用当中,体验式景观设计是一个较为棘手和重要的课题。森林公园体验式景观设计必须遵循可持续性、参与性和保护开发利用性这三个原则。同时,在设计景观时,应当站在旅游者的角度,一切以游客的需求为根本指南,实现森林公园旅游资源能开发的综合利用。

  [1]吴琴香.森林公园体验化景观规划设计初探[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

  [2]闫奇峰,廉伟.我国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探析[J].城市设计研究,2013(1)

  现如今,城郊森林公园的数量越来越多,不仅给城市添加了良好的自然景观,而且也具有一定的人文探索价值,所以越来越多的游客在节假日首选的目的地就是城郊森林公园。城郊型的森林公园与城市存在一定联系,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措施,不仅能够节约出行时间,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欣赏大自然的资源,因此对城郊型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也逐渐成为重点项目。接下来,本文就以提高城郊型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效果为主要目的,对其进行详细分析。

  城郊型森林公园由于与城市之间存在一定联系,所以在对森林公园进行空间布局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与城市相结合,与城市空间产生一定的互动效果,不仅能够实现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而且能够节省一定的投入成本。所以在规划设计城郊型森林公园时,要对一些基础建设设施,比如旅游服务设施等,进行合理布局,尽可能将这些安置在森林公园与城市的交界处,方便人们来回进入,在对城郊型森林公园进行空间布局规划设计时,可以进行更加深入的自然化建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保证城市与森林景观的互动效果。

  由于城郊型森林公园与城市相邻,在道路交通上相对来说较为便利,对于城郊型森林公园的出入口建设基本上已经与城市交通进行有效地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保证生态和经济的平衡。在对城郊型森林公园进行道路规划的设计过程中,可以将一些主干道交通逐渐演变成为城市道路交通体系中的延伸部分,另外在一些地势比较显眼的地带,可以设置一些道路站点,让游客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由选择,不仅能够缓解道路交通压力,也能给游客提供更多的休息时间和选择空间。现代人的出行需求越来越个性化,为了满足现代人的出行、游玩需求,在设计道路的过程中,可以将路面材质、形式进行区别设计,结合各个景区自身的特点,设计符合景区内容的道路,不仅能够强调景区之间的差异性,还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现代人的出行需要。

  城郊型森林公园由于其自身的地域、文化、以及发展程度不同,导致在旅游规划方面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但无论如何发展,城郊型的森林公园都离不开“生态”,因为城郊型的森林公园最初的发展目的就是能够给人们提供良好的休闲场所,让人们在游玩的过程中,放松身心,所以在对生态旅游发展的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充分结合现代人的旅游理念和想法,在空间、环境方面的设计要符合现代人的需求,且有效地结合森林公园内的自然景观资源,不仅能够方便人们修养身心,而且能够有效地推动城郊型森林公园的自身发展。

  城郊森林公园可以说是城市的生态背景,不仅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生态环境,而且能够反映出这个城市的发展情况,在对城郊森林公园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森林公园自身的功能性,除了采取常规性的设计方法和理念之外,还要注重公园的整体生态景观效果。首先,要充分考虑到园林地区与周边环境之间的关系,包括森林公园在城市生态大系统中的功能性以及定位,根据森林公园内部的实际情况,绿化和完善景观,保证森林公园景观的完整性。

  城郊型森林公园受到人们喜爱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自然资源丰富,环境优美,所以规划设计时,要将生态作为规划的主要目的,根据森林公园的自身性质、特点、功能等合理划分区域,根据每一个景区自身的特点进行深入的景观建造,不仅要科学合理地利用森林公园景观资源,而且还要对其进行一定的保护,保证森林公园的自然资源环境,为城市的整体生态建设提供一定的保障基础[2]。另外,为了能够很好地满足现代人的出行需求,在森林公园的景区内,可以设计一些休闲的场所,不仅能够让人们体会到森林公园的自然景观,而且能够让人们在森林公园内可以尽情地放松身心,达到森林公园规划设计的目的。

  城郊型森林公园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属于一种独立的生态系统,其不仅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与城市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在对其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其自身特点,对城市与其道路交通、空间布局、以及其自身的一些生态产业进行合理规划和调整,以实现在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休闲场所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促进自身的持续发展。

  1.1哈尔滨群力金河公园规划设计分析 群力金河公园位于哈尔滨群力新区景江东路和景江西路所夹地带,是一个以金源文化为文化背景规划设计的城市带状公园,是群力新区的园林景观代表。据历史记载,现在的群力新区曾经是金代一座古城遗址,金河公园的设计旨在更好的保护文化遗址,展示历史遗韵,再现我国北方民族风情,突显金源文化。金河公园作为金源文化的载体,使用者固然不能从平面构成上体会出文化内涵,但是公园立体的纵深感、公园景观节点的设计以及细部的处理使金河公园现代化园林景观的设计与历史文化相融合,公园内涵更加深远,耐人寻味。公园设计运用了重现的表现手法,金河公园有以“春水大典”“夏日牧歌”“秋山围猎”“白水黑山”为主题的群雕,群雕展示的场景和片段都是女真族传统文化习俗的真实写照,这种以历史文化为基础的微缩景观作为开放式公园景观文化轴线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是十分常见的规划设计方法。金河公园的主要观赏路线则是以这些铜质雕塑群推进,使整个公园的游览脉络清晰,部分雕塑配以地形处理,山形台地和曲折的水道丰富了公园空间层次。

  1.2西安大唐芙蓉园规划设计分析城市主题公园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集休闲、娱乐和旅游景点为一体的城市新型休闲娱乐产品。大唐芙蓉园位于陕西西安,是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它是在原芙蓉园遗址之上建造设计的园林。大唐芙蓉园的设计集中了曲江文化、唐代皇家园林文化,是现代园林规划设计与历史文化的融合。大唐芙蓉园的整体规划沿袭了唐代园林的山水空间布局———南山北水,南园北池。唐代的芙蓉园曾是一座皇家园林,皇家园林的设计必定追求君权至上的皇家气派,大唐芙蓉园的设计中依然运用了强烈的中轴线,同时设计有多级轴线来突显历史上唐代皇家园林“万国衣冠拜冕旒”的泱泱大国气派。另外,唐代时期传统的木构建筑在技术和艺术方面都已经进入完全成熟的时期,建筑物造型丰富,形象多样。真实反映唐代风韵的建筑群展示就是通过中轴线展开的,建筑群是全园最重要的景观。区域整体布局上将大雁塔、北广场、古城墙遗址公园等与大唐芙蓉园在文化景观游览路线上形成串联,极力打造具有浓厚历史文化的园林景观区域。大唐芙蓉园的设计巧用“远借”的造园手法,将大雁塔纳入全园景观营造中。设计力求从紫云楼、仕女馆和彩霞亭廊等多处主要建筑上都可以观赏大雁塔,同时也保证了不同的观赏角度得到不同的观赏效果。

  1.3杭州良渚文化村规划设计分析良渚文化村位于杭州市西北部良渚组团核心区,是以1936年在浙江杭县发现的良渚遗址文化基础上规划设计的。以“当代田园小镇”出名于国内,基于TOD开发模式使文化村远超出文化主题公园的范畴,而是一个旅游城镇。其中良渚文化博物馆、良渚圣地公园是其精神内核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将历史文化集中展现的形式充分将文化主题公园与一般的公园区别开来,这种大量的文化知识储备支撑下的休闲娱乐园林景观,使参观人群在亲身体会历史文化的同时放松身心。

  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园林之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现代园林景观的需求已经不同于古典园林。基于历史文化的现代园林规划设计,它不仅仅满足了人们对历史的怀旧情结,同时也提升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这也是园林景观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将历史文化融合到现代园林之中的方法多种多样,比如:1)保留和借鉴,中国是具有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家江南app,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现代园林设计中借鉴历史文化加以创造出符合现代园林美学的园林景观,保留历史积淀下来的文化并且合理的运用到现代园林之中,使现代园林景观中的历史文化有所依据,园林主题更加鲜明。2)象征和隐喻,历史文化不仅仅指民族文化等宏观的文化,一些植物的运用、一些传统材质的运用和古代神话寓言等等。例如中国古人也向来喜将“梅、兰、竹、菊”四君子运用在园林造景之中,其中“竹”是坚贞高洁的象征,时至今日竹子依然作为一种具有良好生态效益的景观元素大量使用在现代园林造景之中。

  城郊型森林公园处在城市市区或郊区,它不同于一般的森林公园和城市公园。就其自身条件来说,城郊型森林公园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一定的生态基础,其森林景观资源丰富度介于森林公园与一般城市公园之间。森林景观是森林公园得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因此有必要对城郊型森林公园森林景观规划进行研究。出于对上述特点的充分理解和把握,以及考虑到城郊型森林公园用地类型比较复杂这一状况,在对城郊型森林公园进行规划设计时应重点把握森林景观的规划设计[1]。

  城郊型森林公园的主体资源往往是分布在山地丘陵或湖泊水库的森林景观和野生动物资源。城郊型森林公园的基地环境与城市中心的一般绿地、主题公园等相比具有相对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风格更具野生性和野趣性。有部分或大部分区域保持了原始的森林生态系统,森林景观及森林生态环境质量较高。

  由于城郊型森林公园处于城市市区或郊区,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它不同于一般的森林公园以景色秀美、风光无限为基础。基地通常受到人为干扰,大部分区域天然次生林消失殆尽,森林景观以人工林、经济林为主,林分结构简单,森林生态功能等级和森林健康也处于较低水平[2]。同时,城郊型森林公园的用地类型比较复杂,通常会涉及矿山废弃地、工业用地、村庄、果园、农田、林地等诸多种类。

  根据系统论原理,系统的功能大于系统各部分功能的总和。在设计中改变以往植物景观设计中拼拼凑凑,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的“绿化”方式,通过分析基地特点,对森林景观采取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的逐级规划方法,创造整体协调、自然开敞的绿地系统。

  在生态、经济、社会三大系统协调统一发展过程中,生态系统及其基本规律具有基础性、决定性地位,是经济社会系统及其规律存在和发挥作用的根本前提。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统一发展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主要目标,城郊型森林公园以生态保护及生态恢复为核心,因此在对森林景观规划时,首先考虑的应该是生态问题,协调和统筹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江南app、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城市森林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和文化属性,是城市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生命力的载体。城市森林培育的根本目的是要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景观和文化效能,为城市居民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文化效能是森林综合效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森林景观打造时必须符合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在树种选择及景观营造时要符合栽植地的文化气氛,突出当地的特色。

  以先绿后景、分步实施为建设方针,突出规划的时代性和前瞻性,保证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在确保“黄土不见天”的基础上,逐步调整规划区的生态性和景观性。近期遵循先种植后建造的方针,主要进行大面积的植树造林和林相改造。按不同区域植被的生长势和布局情况对其进行不同等级的保护以及植被恢复、重建。中期以完成生态基础设施为主,建设游览道路,继续植树造林。远期在中期建设基础上完善各园区建设,加强各园区联系,形成整体森林公园。

  照母山森林公园规划总面积约421.80hm2。规划区照母山位于渝合高速路以东,渝北区内高速路与冉家坝之间,属于大竹林—礼嘉组团与观音桥组团之间的隔离绿带之一。是重庆北部新区重要生态绿岛和城市背景,对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形成城市优美天际轮廓线有重要影响。该基地按照《重庆市北部植物园总体规划》实施步骤的安排,在2003~2007年4年时间内,北部新区大礼组团隔离带规划已完成植物园1期主景区建设的初步工作,大量的基础绿化使该区绿化初具效果,环境有所改善,人气有所提升。随着北部新区开发建设力度的加大,山水园林城市、森林重庆建设步伐的加快,规划建设全面铺开。

  照母山森林公园规划控制范围较大,主要涉及农田、林地、荒地、居民社会用地、交通用地及水域。规划区内野生植物覆盖率约占总规划面积的40%左右,主要为泡桐、桑树、刺槐、臭椿、青杠、柑橘、珊瑚树、桉树、麻椰树、构树、黄葛树、慈竹等。地表土壤斑块情况严重,植物景观缺乏统一性和整体性。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生态环境日益受到破坏,直接影响了城市人们的生存条件,为此,要运用生态学等多学科的观点和途径进行园林规划布局,使园林在生态上合理,构图上符合要求。中国的园林文化博大精深。园林景观设计对改善人类生活环境、塑造城市景观特色、体现城市文化氛围,都起着重要作用。它要求园林设计师不断提高水平,对园林景观要素的细节进行反复推敲,创造出温馨的环境。对园林规划设计的思路有以下几个方面。

  园林绿地的主题思想是园林规划设计的关键,根据不同的主题,可以设计不同特色的园林景观。论文大全。在园林规划设计前,设计者必须巧运匠心,仔细推敲,确定园林绿地的主题思想。这就要求设计者有一个明确的创作意图和动机,也就是先立意。意是通过主题思想来表现的,意在笔先的道理就在于此。另外,园林绿地的主题思想必须同园林绿地的功能相统一。如某一公园以松竹梅为主题,设计为老年宫小院。在配置植物时,院外环绕草坪,草坪上种植常绿松树,并设鹤舞雕塑象征常乐、长寿。而另一公园以春花烂漫为主题,则在广场中央设置喷泉、花坛及迎新春的雕塑。两个主题,两种景色。把握鲜明、准确的立意,确定规划设计框架,把项目放到整个城市或区域环境中,结合现状对其性质、功能和形式定位,针对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解题办法和手段,找到一条综合性的创作路径。

  园林规划设计应主题明确,要做到:第一,要有足够的绿量、讲究的构图、精良的施工和适度的文化品位,利用独特的创新视角和与时俱进的新思维,体现出人文关怀。方案确定之后,要透过细部进行传达,要经得住推敲。第二,要善待、慎待园林建筑。由于建筑构筑物、雕塑等硬件往往是公园绿地的要素,这些建筑在公园绿地中有时处于主景、点景和主题地位,因此在园林建筑设计中,要十分重视园林建筑构筑物的形象、体量和尺度,以及由此传达的思想文化,利用有深度、有品位、独特的形象来加强文化与生活的积累与沟通。第三,要重视原有绿地的减法设计,突出园林中的大树景观,尤其是对植物和过繁建筑物的删减,保证植被景观和植株的形态美、个体美,在提高绿地艺术质量的同时做到植物群落科学合理。

  人性化设计理念就是以人为中心,设计师从关注园林景观转移到关注到园林景观的使用者上来,以设计出更人性化、使用更便利、使人愉悦的园林景观为重要目标的设计思想。使人愉悦是人性化设计的审美原则,使用过程中使用者感受到设计的精巧而产生愉悦感,同时,将这种愉悦感升华为一种审美意象,从而真正体现出设计为人、以人为本为中心的人性化设计思想。园林规划设计其主题是人本身,设计的使用者和设计者也是人本身,人是园林规划设计的中心和尺度。因此,把心理学、行为艺术等学科引入到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研究设计的目的与人的行为在不同人、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下的互补关系,扩展园林规划设计的内涵。分析现代成功的园林规划设计实例,不管无心还是有意,所有的设计人都取自人们对于大自然的印象,取自历史上由于完全不同的社会原因创造出来的园林景观。

  园林规划设计是从审美的角度出发,以实用功能为目的再创造。艺术形式层出不穷,纯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的界限日渐模糊,艺术家们吸取了电影、电视、戏剧、音乐、建筑、自然景观等的创作手法,创造了媒体艺术、行为艺术、光效应艺术、大地艺术等一系列新的艺术形式,而这些反过来又给其他艺术行业的从业者以很大的启发。现代园林规划设计,从一开始就从现代艺术中吸取了丰富的形式语言。论文大全。而对园林规划设计中影响最大而且稳定不变的主观因素是人类的感官对园林景观的感觉。论文大全。因此,自然景观也好,文学绘画也罢,对于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以三维空间为主的园林景观视觉毕竞是其核心基础。从现代艺术早期的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风格派、构成主义,到后来的极简艺术,每一种艺术思潮和艺术形式都为设计师提供了可借鉴的艺术思想和形式语言。因此,园林规划设计既要考虑园林景观的使用功能,同时还要考虑园林景观的艺术性,我国园林规划设计艺术正是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综合。

  由于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生态环境逐渐恶劣,席卷全球的生态主义浪潮促使人们站在科学的视角上重新审视景观行业,景观设计师们也开始将自己的使命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联系起来。尊重自然发展过程、倡导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和场地的自我维持、发展可持续的处理技术等思想贯穿于景观设计、建造和管理的始终。人本身来自于大自然、属于大自然,只不过是由于生活和工作将其强行分开。人是需要回归自然来放飞心情、张扬个性的,户外园林景观是居住环境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只有可参与性的景观才能让环境与居住最大限度地融为一体。因此,充分考虑到园林景观环境对人心情的影响力,注重实用、生态、功能、观赏性紧密联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具体地来说,园林绿地建设,应以植物造景为主,在生态原则和植物群落原则的指导下,注意选择色彩、形态、风韵、季相变化等方而有特色的树种进行绿化,景观与生态环境融于一体,或以园林景观反映生态主题,使城市园林既发挥了生态效益,又表现出城市园林的景观作用。

  现代园林设计应该汲取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通过色彩、材料、质感、造型等种种因素,结合相应的场所、环境、文化等要素,与植物、山水、建筑等统起来进行综合设计,给人们带来不同的环境景观感受,满足人们不断发展变化着的要求和愿望,适应人和社会心理因素的变化,充分利用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新工艺的优势,创造出具有时代印痕的建筑艺术。在景观材料的选用上盲目跟风,包括大树、热带景观树种和其他一些新材料,有许多中看不中用,或根本不能“入乡随俗”的舶来品,导致保养负担过重。

  独特的中国园林是把中国的文学、哲学、艺术和建筑融汇成一体。中国传统园林经过了漫长的发展阶段,把山水、树木花卉、建筑,揉合在一起,并以大自然的山川地貌为蓝本,运用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把技术和艺术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古朴、典雅、自然、清幽,意境深邃的中国式写意山水园林。它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传统园林有其历史局限性。而国内现代园林的发展,也正在进行着一种新的尝试与探索,这既需要秉承传统,又要适应现代。

  [2]陈满.论我国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方向[J].中国风景园林网,2009, 9(16)

  [3]孙华勤.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方案规划简论[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8):150,154

  森林公园(forestpark)以良好的森林景观和生态环境为主体,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利用森林的多种功能,以开展森林旅游为宗旨,为人们提供具有一定规模的游览、度假、休憩、保健疗养、科学教育、文化娱乐的场所。可见,开辟森林公园之目的是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回归和欣赏大自然的广阔天地和游玩的好去处。随着各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类不断地对自然绿地进行开发利用,导致城区边缘或近郊区的自然景观的减少甚至破坏,因而为了保护自然风景

  资源,各国相继设立了森林公园来加以保护。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适度的利用,将其作为自然生态保护地和提供人们郊野游息、追寻自然野趣及进行自然科学教育的场所。

  森林公园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是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生态游的盛行、改善城市气候的要求、城市绿地系统不可或缺的部分、郊野区域自身生态恢复和城市自身建设的需要。它的快速发展并不是偶然,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与城市公园、自然风景区、城市道路绿地、居住区绿地等一起构成整个城市生态绿地系统,发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森林是森林公园的基本景观构成者,获得稳定而优美的森林景观是建设森林公园的关键所在。深圳观澜森林公园位于深圳市宝安区光明、石岩、龙华、观澜四街道交汇处,观澜森林公园处于茂密的森林和河湖环绕的大自然环抱中,生物资源是森林公园最具有特色的资源。笔者本着源于自然和高于自然的思想,依据现代林业理论和森林美学理论,并按照森林公园功能分区的原则,分析深圳观澜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

  森林公园的景观环境是自然的环境,要求规划建设的景观是自然的景观,即使是人工景观也要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因而,观澜

  森林公园具有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成为区域性的生态系统组成的重要部分,对系统的稳定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影响。规划必须采取谨慎的、保守的森林生态恢复和保育措施,维持现有自然资源、生物群落及物种的自然状态,保护好现有的植物群落,逐步恢复森林的顶级群落,坚持以保护森林资源和改善生态状况为主,突出观澜森林公园在城市区域内的生态功能,实现森林风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以森林风景资源为依托,基于现有的景观特色,将生物资源、水库风光、山林景观优势统一,提炼最纯粹的森林环境,同时,尽量维持景观资源的自然风貌,减少土方工程建设,对于原有交通道对森林景观的破坏宜适当进行修复,为游客提供一个自然的、原生态的游憩场所。

  森林公园为游客提供了森林游憩活动的机会和空间,游客利用这些空间和设施以获得各种旅游体验,从而实现森林游憩的目标。森林公园的建设和服务,在尊重森林生态资源的前提下要突出人本关怀,保证游客能在旅游活动中得到良好的体验。要为不同旅游动机、不同类型和特殊群体的游客考虑,如游览道路的长短、形式和难易度,无障碍设计,休息点的设置,旅游安全设施等,最大限度地保证游客的旅游体验。

  观澜森林公园地形较为复杂,区内山环水抱,犁头山、龙眼山等丘陵连绵不断;区内水资源十分丰富,除鹅颈、茜坑这两座较大的水库外,另还有大水坑、石凹水库等大大小小十多个水库点缀其中。根据公园现有格局及景观特色,结合主要浏览线路、山体和水库,采取多中心布局,形成“大分散、小集中”,形散而神不散的“园中园”的景观格局。

  森林公园的建设应以生态保护为主,休闲康乐服务利用为辅,突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资源和景观资源,尽量减少人为开发建设。根据坚持以保护为主的原则,依据《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将森林公园划分为核心区、

  核心区引处自然保护区概念,以保护为主,限制游人进入,主要由水源生态保护区组成。

  康乐区集中森林游憩点,区内形成环形主干道,采用网络式布线方式,以观光、游览、科普、休闲、健身活动及管理为主,满足大流量游客的需求。

  缓冲区布置了中、长线的登山路线、徒步为主,满足个别团体、专业团队的需求。缓冲区为核心区与康乐区的隔离带。远期缓冲区植被恢复,可升级为核心区。

  森林公园以充分利用自然风光为景点设计的目标,应尽量减少人工构筑的痕迹。人工的建筑设计要结合景点来建设,贯彻自然、保护、以人为本的构思思想,结合地形地貌,体现朴实典雅的风韵,融于自然山林环境之中。整体来说,宜少、宜小、简朴、实用。在景观构成中只起点缀风景的作用,画龙点睛的作用,注意与环境的相协调,从属于自然景色。除了造景的功能,还有实用的功能,可供游人停留歇憩,观赏周围景色和体验回归自然山林的乐趣。恢复区的绿化景点的设计,以构建景观生态林为主,以群落种植多层次多绿量为追求的效果,达到恢复自然生态的目的。其它区域则以保护利用为宜。要避免构筑人工假山、人造瀑布

  以森林为主要景观的森林公园应对于森林生态状况良好和有保护价值的植物群落应单独划分区域进行保护,开辟为生态核心区加以保育。对于森林植被被严重破坏或自然度较低的林分的区域,规划为缓冲区(生态恢复区),进行景观改造。且遵循以下原则:

  a.全而规划、突出重点。根据公园不同功能分区对绿化要求不同进行分区绿化,对于森林生态保育区重点实施植树造林、退果还林、封山育林,防止水土流失为重点;风景游览区重点是营造生态风景林。

  b.植物景观规划在保护和利用的基础上,坚持因地因景制宜、适地适树和植被多样化的原则,通过林分结构的改造与配置,构成公园境内林海翠绿、枝繁叶茂、疏密相间、季相丰富的森林植物景观效果。

  c.景区江南app、景点美化主次分明,通过合理疏伐、补植等技术措施,突出功能分区的植物景观特色。

  d.本着以景区为重点,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合理进行植物配置,同时力求各类人文建筑的绿化美化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e.总体上以乡土树种为主,体现森林公园南亚热带地带性植物群落的特色,同时适当引进名贵、观赏价值高的树种,实行乔、灌、藤、草相互搭配,形成乔木、在深圳将按营造景观生态林模式进行。

  森林公园可以规划那些设施?是值得去研究的问题。根据森林公园的特性,一般可以建设如下设施:①引导游览的设施:简易主园道、消防道、登山道、游步径、观景台等,登山道尽量采用山石、原木等自然材料,减少使用混凝土的现代合成材料;②导游标识设施:导游牌、标识牌、环保宣传牌等;③安全救助设施:救助望塔、无线电中转台设备、对讲机设备;④卫生环保设施:环保公厕、垃圾桶、垃圾收集站等;⑤建筑小品:休息台、凳、椅、桌等;⑥车辆停放处:在入口处设置环保型停车场。

  为了满足不同类型游客的需求,规划设计多种类型的森林游憩项目,见下表6-1。

  观澜森林公园面积较大,地形复杂,不可能一天内游完整个公园。根据公园各景区内容和游线长短,规划数条可供半日游路线,供游人选择。

  观澜森林公园以充分利用自然生态景观为主,所以规划设计构思应以自然、保护、以人为本为原则,在公园内设置生态核心区来保留原生态,对被破坏的区域进行生态恢复,开拓郊野游览区来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发挥其优势,规划特色

  [2] 丛艳国、冯志坚.郊野森林公园的综合旅游评价及旅游开发研究――以深圳塘朗山为例。林业经济问题,2004(5)

  城郊型森林公园处在城市市区或郊区,它不同于一般的森林公园和城市公园。就其自身条件来说,城郊型森林公园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一定的生态基础,其森林景观资源丰富度介于森林公园与一般城市公园之间。森林景观是森林公园得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因此有必要对城郊型森林公园森林景观规划进行研究。出于对上述特点的充分理解和把握,以及考虑到城郊型森林公园用地类型比较复杂这一状况,在对城郊型森林公园进行规划设计时应重点把握森林景观的规划设计[1]。

  城郊型森林公园的主体资源往往是分布在山地丘陵或湖泊水库的森林景观和野生动物资源。城郊型森林公园的基地环境与城市中心的一般绿地、主题公园等相比具有相对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风格更具野生性和野趣性。有部分或大部分区域保持了原始的森林生态系统,森林景观及森林生态环境质量较高。

  由于城郊型森林公园处于城市市区或郊区,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它不同于一般的森林公园以景色秀美、风光无限为基础。基地通常受到人为干扰,大部分区域天然次生林消失殆尽,森林景观以人工林、经济林为主,林分结构简单,森林生态功能等级和森林健康也处于较低水平[2]。同时,城郊型森林公园的用地类型比较复杂,通常会涉及矿山废弃地、工业用地、村庄、果园、农田、林地等诸多种类。

  根据系统论原理,系统的功能大于系统各部分功能的总和。在设计中改变以往植物景观设计中拼拼凑凑,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的“绿化”方式,通过分析基地特点,对森林景观采取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的逐级规划方法,创造整体协调、自然开敞的绿地系统。

  在生态、经济、社会三大系统协调统一发展过程中,生态系统及其基本规律具有基础性、决定性地位,是经济社会系统及其规律存在和发挥作用的根本前提。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统一发展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主要目标,城郊型森林公园以生态保护及生态恢复为核心,因此在对森林景观规划时,首先考虑的应该是生态问题,协调和统筹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城市森林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和文化属性,是城市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生命力的载体。城市森林培育的根本目的是要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景观和文化效能,为城市居民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文化效能是森林综合效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森林景观打造时必须符合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在树种选择及景观营造时要符合栽植地的文化气氛,突出当地的特色。

  以先绿后景、分步实施为建设方针,突出规划的时代性和前瞻性,保证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在确保“黄土不见天”的基础上,逐步调整规划区的生态性和景观性。近期遵循先种植后建造的方针,主要进行大面积的植树造林和林相改造。按不同区域植被的生长势和布局情况对其进行不同等级的保护以及植被恢复、重建。中期以完成生态基础设施为主,建设游览道路,继续植树造林。远期在中期建设基础上完善各园区建设,加强各园区联系,形成整体森林公园。

  照母山森林公园规划总面积约421.80hm2。规划区照母山位于渝合高速路以东,渝北区内高速路与冉家坝之间,属于大竹林—礼嘉组团与观音桥组团之间的隔离绿带之一。是重庆北部新区重要生态绿岛和城市背景,对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形成城市优美天际轮廓线有重要影响。该基地按照《重庆市北部植物园总体规划》实施步骤的安排,在2003~2007年4年时间内,北部新区大礼组团隔离带规划已完成植物园1期主景区建设的初步工作,大量的基础绿化使该区绿化初具效果,环境有所改善,人气有所提升。随着北部新区开发建设力度的加大,山水园林城市、森林重庆建设步伐的加快,规划建设全面铺开。

  照母山森林公园规划控制范围较大,主要涉及农田、林地、荒地、居民社会用地、交通用地及水域。规划区内

  野生植物覆盖率约占总规划面积的%左右,主要为泡桐、桑树、刺槐、臭椿、青杠、柑橘、珊瑚树、桉树、麻椰树、构树、黄葛树、慈竹等。地表土壤斑块情况严重,植物景观缺乏统一性和整体性。

  ..宏观规划。宏观尺度规划首先注重园区绿地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比如它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功能、它作为城市背景的功能等,其次考虑园区自身绿地的完整,做到先绿后景,分步实施。规划中利用GIS技术分类提取出植被分布现状、道路便捷程度、水域保护、视线因子、坡向及坡度个单因子分析图,然后从生态保护和景观营造的角度对个因子进行叠合分析,同时以隔离带的气候(风向、光照、地灾、土壤)为基础,利用GIS多因子叠加分析技术得到个分区,并对不同类型的用地采取不同的森林景观营造方法。

  一是重点景观林区。将坡度、植被现状、道路三因子进行叠加分析提取出满足坡度小于%、现状为农田、荒地及交通便捷的区域。该区植被状况较差、地势平坦、交通便捷、景观视线通畅,规划为公园的景观区,植物景观主要是结合功能、景观风格来布置。二是林地保护及改造区。在GIS中将园区森林植被郁闭度高、景观效果好的林地提取出来作为林地保护区。将园区植被现状、坡度因子叠加,分析提取出坡度小于%、现状为荒地及景观效果较差的林地作为林地改造区。对基地中森林景观及森林生态环境质量较高的区域采取保护措施;荒地进行补植套栽,营造常绿针阔复层混交林,创建多层次、多季相、多美学效果的森林景观;景观效果差的林地可以先对过于郁闭、老化、杂乱的林分进行透光抚育,改善林地立地条件和卫生状况,再对林下已有的幼苗、杂灌木等有选择地作保护性抚育管护。三是森林水土保持区。将坡度、植被现状因子叠加,分析提取出坡度大于%的荒坡地带,作为水土保持区。这些区域坡度较大、荒地较多,不适宜进行建设活动,因此把这些区域规划为水土保持区,主要进行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多林种多树种优化森林植物资源科学配置,恢复和丰富地带性植被类型。四是森林水源涵养区。将GIS缓冲区分析出的水体重点保护区域提取出来作为水源涵养区。该区域利用森林公园内现有的池塘、水库、汇水区等低洼处,选用耐水湿的乔、灌木及水生植物,营造林缘湿地植物景观,对水体进行保护。

  ..中观规划。中观规划是在宏观规划的基础上,以生态优先为准则,根据公园的性质、功能、立地条件等对整个园区进行划分,利用划分的结果,因地制宜对各个区的森林景观进行打造。本次规划中的分区结果不仅仅是以功能分区来确定的。一般城市公园的空间布局模式是按功能分区来确定的,但是城郊型森林公园的功能模式应该是以生态保护及生态恢复为核心的生态、使用、美观三大功能合一的模式。这种功能模式要求其空间格局不能仅以不同的使用者和使用功能来划分,而应统一于生态保护和恢复的基本目标。因此,对森林公园森林景观进行规划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即以保护、优化、恢复现有的森林景观为主,对适宜的区域进行适度开发,既可以保证用地作为城市的重要区域发挥出最佳效益,又可以快速实现森林公园的雏形,为以后的生态恢复打好基础[-]。此次规划为满足森林公园生态、科普、游憩的功能,结合基地现状,将隔离带规划为个主要片区,即森林游赏区、森林体验区、森林培育区。

  森林游赏区是全园核心区域,它分为个小的景区。规划着重体现人与自然及人与人的和谐共生,以展示各种与人相关的植物为主,如与人类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生活化植物、与文明相关的文化性植物及与气候相关的地带性植物等,进行植物展示与科普宣传。森林体验区主要发挥水源涵养的功能,游人活动较少。该区植物覆盖度较高,在保护原有植被不被破坏的同时通过补植,对原有植被进行修复和改造。森林培育区地势陡峭,是连接交通要道及居住片区与公园的重要区域,为森林公园提供森林景观资源的同时促进片区生态系统稳定,承担城市的防护及卫生隔离功能。该区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植被恢复。

  园林工程中的景观是重要的构成部分,对其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可以使城市园林既能发挥其改善环境的功能,又可以更具有审美的价值,让人们有美的享受,想要达到这个效果就需要做好景观的主题和文化的规划工作。当前我国处于重视园林的景观初级阶段,在规划主题和文化时存在一定的问题,对城市园林的整体性带来负面的影响,所以国家和相关部门需要重点研究,规划好这2方面内容。

  在主题方面,过于追求表面的所谓的“美”,园林的景观与园林工程其他的设施不匹配,整体上缺少统一的主题,如某省自然条件差,空气雾霾现象严重,建立的城市园林应该着重于改善天气环境的主题,但是却建造休闲娱乐类别的园林景观,整体上是很美观,但是没有起到实际的作用;在文化方面,与主题相关联,城市的园林虽然是现代的设施,但也要符合当地的文化底蕴,但是当前规划的人员太重视“现代”方面,甚至一些景观非常低俗,如的雕像等。

  园林景观的主题主要是指园林整体的功能和设计的方向,如改善城市环境的绿化景观、“空中的花园”主题等体现城市美感的景观等,而园林景观的文化主要是指体现地方的特色,尤其是一些有古韵的城市,如苏州园林体现江南山水古韵的美等,做好这2方面的规划,一是可以在主观上给人们美的享受,使园林工程不仅仅是休闲娱乐和改善环境的设施;二是可以让园林的景观体现当地的文化,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需求,在感染中可以让当地人民热爱文化、尊重文化,也可以让外来人员感受当地的文化,起到传播文化的作用[1]。

  明确园林景观的主题和文化的重要意义后,各地区的政府需要重点研究,在进行规划时,将主题和文化加入其中,需要国家首先要完善相关内容的法律法规,尤其是对不尊重文化的行为,明确权责,发生这种情况严格处罚。

  首先,建设园林工程前,做好主题的规划,使园林工程各个设施都有统一的主题,大型的园林工程可以设置一个总体的主题,然后再设置与主题相关的下属主题,如抗战根据地的城市,可以在整体上有“红色路线”的主题,设置“艰苦岁月”、“繁荣昌盛”、“美好未来”等下属主题,然后有针对性地规划景观;其次,体现现代保护环境的主题,在这个要求下,合理规划园林内的景观,使每个个体都体现环保的概念,可以是运用绿色建材建设的景观,也可以是对改善环境有重要作用的植物,如藤类植物可以释放O2、吸收CO2;最后,从城市规划的整体上进行规划,需要体现城市规划整体的主题,如以创新和科技为主题的沿海地区、历史文化底蕴主题的古城、抗战地区的红色主题等,需要设计人员认真研究园林所在地区的历史、人文、自然等情况[2]。

  在确定园林景观主题的同时,需要体现地域性的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就需要负责城市园林的各个部门都有相应的职责感,重点考虑文化的方面,使园林的景观既有改善环境的作用,又有传承文化的功能。第一,在选择建筑景观前,结合园林的主题,如体现“红色主题”的园林,选择的设施景观可以是体现艰苦奋斗、英勇抗战历史人物形象的雕像作品;第二,在选择植物景观前,结合园林景观的主题,设计既体现美感和艺术气息又能弘扬文化的景观,但是所选的植物要符合当地的生长情况,如北方地区要栽种抗旱、抗寒的植物,可以将其修剪成中国结的形状,而四川地区可以用不同颜色的花拼出熊猫的图案,也可以将大型灌木植物修剪成熊猫的形状[3]。

  总之,在进行园林景观的规划时,考虑主题和文化的内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各相关部门应该重点研究。除了文中提到的内容外,在进行主题和文化的规划的过程中,还可以结合国外先进的经验和理论,但是不能追求完全“西化”,要将其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1 谢佼伶,周建华.纪念性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探讨――以元帅陈 列馆后山红色主题文化纪念公园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3(2)

  现代城市园林绿化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对城市的投资环境居住舒适度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对城市园林绿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不仅要达到净化空气、减少尘埃、吸收噪音等目的,还要通过景观设计分割空间、美化园林环境。作为城市休闲场所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景观要求具有较高的观赏性、节能性以及科学性。通过科学选择园林景观植物保持城市生态平衡、促进城市综合生态环境的建设。同时还要通过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提高城市综合文化氛围,为城市投资环境的改善、居住环境的改善奠定基础。

  现代城市园林规划与设计不仅仅是单纯植树、种草、摆雕塑、设置座椅,而是通过科学的种植密度、空间划分来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而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不仅要求景观的美观,更注重的是其功能性的体现。以科学的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达到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的改善,以此促进城市综合生态环境的改善。为营造良好而城市生态环境、人文环境以及舒适性奠定基础。其更关系到城市居住舒适型、现代休闲运动的开展以及投资环境的建设,对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

  城市园林绿地的主题思想是园林规划设计的关键,根据不同的主题,可以设计不同特色的园林景观。如某公园以松竹梅为主题,设计为老年宫小院。在配置植物时,院外环绕草坪,草坪上种植常绿松树,并设鹤舞雕塑象征常乐长寿。而另,公园以春花烂漫为主题,则在广场中央设置喷泉、花坛及迎新春的雕塑。两个主题,两种景色。因此,在园林规划设计前,设计者必须巧运匠心,仔细推敲,确定园林绿地的主题思想。这就要求设计者有一个明确的创作意图和动机,也就是先立意。意是通过主题思想来表现的,意在笔先的道理就在于此。另外,城市园林绿地的主题思想必须同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相统一。

  4.1.1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关系到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保护,其规划设计必须针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常会见到由于过于注重景观规划与建设,没有认识到植物引入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而破坏城市环境的现象。因此,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中,设计人员不仅要注重景观的美观与实用,还要注重景观所采用植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以此保护城市所在地的生态环境。

  4.1.2在进行城市生态环境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中尽量选用城市所在地特有的或原生植物进行景观的规划与设计,避免由于外来引入植物对本地植物的影响,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同时通过积极选用本地植物,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恢复与发展,保护当地生态平衡。积极选用本地植物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打造城市特有景观或植物景观奠定基础,促进城市综合文化氛围的建设。

  现代城市园林规划常以多种表现方式突出园林的一个主题,以此为园林进行命名。由于城市发展规划的原因,现在城市园林建设主要由原有场地改建以及新建两种方式。对于城市原有园林场地的规划设计中,城市园林由于原有基础建筑的风格决定了园林设计的整体风格,这也使得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必须以原有建筑风格为基础进行景观的规划与没计。在进行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前,设计人员应进行现场的实地考察,对园林原有建筑风格进行分析,同时了解原有建筑、历史故事等,为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奠定基础。对于新建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可以根据园林主题结合场地地形城市所在地气候条件以及城市本土植物形态特点、生长特点等进行综合分析后,确定景观设计的主题思想,以此开展城市园林的景观规划与设计工作。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应以互动式景观为基础开展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工作,利用互动性的景观为居民生活与休闲提供更加丰寓的娱乐活动。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越来越多的景观规划与设计是以“景”观为目的进行,注重“景”的设计而忽略了人们的与景观的互动性。例如:在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中,越来越多的采用立体景观雕塑、植物雕塑等形式突出单一景观或局部景观的中心思想,人们在园林中的休闲活动也以“观”为主。根据现代心理研究与园林设计理念,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应更多的注重景观与游人的互动,以互动的方式为人们休闲娱乐提供更多的乐趣虽。然在现代园林景观中,越来越多的使用水景来提升整体景观的效果,但是却不能很好的利用水景来达到互动的效果。虽然也有将水景喷泉设计成为互动的形式,但是其并不能很好的达到人们与经管的互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因以互动为方向进行景观的设计。例如:通过依山而建的半空吊桥或在水流上建设秋千式吊桥等方式使人们在进行景观观赏的。同时也能够进行娱乐活动,促进城市园林氛围的建设,在注重景观观赏价值的同时提高城市园林景观的娱乐性。

  积极利用立体绿化园林景观提高城市园林绿化面积的同时也为景观规划与设计打造了良好的平台。在进行立体景观设计过程中要遵循多年生植物运用的原则,以及植物生长期的特点,打造持续性的绿化立体景观。同时注意利用园林景观中可以利用的墙体、灯柱、休息座椅高架绿棚、栅栏、凉亭等建筑,打造独特的立体绿化景观。通过利用可以利用的立体结构增加城市园林的空间划分,给人以视觉上、感觉上的空间扩大,同时也利用立体绿化景观达到吸附浮尘净化城市空气的目的,为提高城市环境奠定基础

  展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存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中,设计人员要开阔设计思路,以多种形式的景观设计提高城市园林景观的绿化面积,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在园林景观中的小路上使用泥地零散铺石的方式进行路面的规划与设计,路的两遍模拟野生环境打造郊外的自然景观。而泥地零散铺石的方式为增加园林内的绿化面积提供便捷的条件,泥地与路石间的缝隙增加了园林绿化草的种植面积,即打造了独特的园林景观有提高了园林内的绿化面积。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生态规划”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居住环境水平的提高,使园林景观设计成为了延续生命美感的设计方式。

  生态规划指的就是利用生态学的相关理念,从收集的社会、经济和自然等方面的信息出发,以“顾全大局”为指导要点,进行适合地区长期发展的可持续性战略规划。一直以来,人类社会面临的都是经济的增长、科技的进步,而自身的幸福感却没有得到提高。飞速的经济增长让环境污染变的越来越严重,不合理的建筑、开发、消费让环境资源面临着巨大挑战。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建设良好的生态文明环境,达到和谐共存是继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发展阶段。它涉及艺术、交通、环境、气象等行业,维护生态资源,实现持续发展是当今形式下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意义。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生态规划具有显著的实践性,设计者需要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设计方案,根据相适应的自然条件、资源利用方式,在进行景观开发的基础上,协调城市中人口、环境之间的矛盾,建立一个具有社会实践性发展的过程。任何脱离了社会实践的设计都不能成为好的设计,这样的特点在以生态规划为导向的景观设计中同样适用。

  生态规划能够运用绿地、山水等资源,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首先,为了完成最终目标,设计者需要针对不同功能的园林绿地进行系统的规划,从园林地区的面积、特征上搭配组合,提升城市的环境治理水平,从而提升城市的空气质量。特别是在全国多地雾霾天气爆发的情况下,设计者要运用生态规划,满足绿色植物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绿色卫士”的需求。

  大自然在为人们创造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也造就了自然美景的鬼斧神工。设计师正是要巧妙地利用这些绿色资源,在不打破自然平衡的基础上,找到景观建设的最佳灵感。一方面生态规划能够强化人们在精神上的愉晚和舒适,陶冶人们在思想、信念上的情趣;另一方面在魅力景观的设计中,设计师能够优化其中的功能性和实用性,增加景观在观赏、功能上的各项需求。例如,在商业区域中的地下停车场区域设计景观绿化休闲区,乘客则能够在景观区域中休息、拍照,感受极富美学价值的景观场景。

  一直以来,自然都是人们研究和探讨的对象。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就会出现“蝴蝶效应”,凸显出水土流失、全球变暖等一系列生态问题。景观设计师的活动也是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部分。生态规划在景观园林设计中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它能够挖掘自然界中人们、动物、生物等生态系统在环境平衡中的作用。

  当前形势下,园林景观设计工作还滞留在为了绿化而绿化的阶段。从相关部门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可以发现,60%以上的城市绿化设计者对自身设计的要求都不高,只停留在满足国家绿化规范条例的基础上。对于在大、中、小城市中,如何利用有限的空间创造无限的价值并不关注,严重缺乏对于园林绿化景观功能的开发。功能的单一性直接导致城市景观设计不具备持久性、实用性,只是和环境建立关系,并没有和周边居民、设施搭建一个和谐的关系。在现在的园林绿化分布中,绝大多数的绿化景观都处于城市繁华地区,只有少部分处于城郊等偏远地区,所以,开拓园林景观的功能性和实用性迫在眉睫。

  在园林景观的组织中,草坪、树木、山石、道路、喷泉、栏杆、凉亭都属于规划中的一部分。硬件设施的多样化:一方面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构建出了丰富、有趣的景观环境。有很多设计者过分重视草坪的设计,运用大面积的植被塑造出景观的特性,但却失去了生态规划的科学性。大面积的草坪容易形成浪费,实用性较弱并且养护费用十分高昂。相对于其它植物而言,在生态景观的规划上缺乏群体性的塑造,需要设计者利用适当的设施,突出群体性设计。

  在对景观园林进行生态规划的初期,设计者就要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利用地区的温度、湿度、光照度促进园林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广东省北依南岭、南濒南海、比邻港澳,地处亚热带,所以,这里的空气湿度高,雨量充沛,适合种植油杉、大叶榕、广玉兰、木棉、菩提树等喜湿喜热的植物,而丹东桧、云杉、樟子松、黄杨等植物习性正好相反。设计者绝不能因为一时的设计感觉,而放弃景观的长远发展。还要考虑当地土壤的pH值,选择适应本土生存的植物。

  园林景观设计作为城市绿化工作的一部分,在设计时要注意选用适当的应用方式,通过各项措施,能够改善城市的气候,充分利用城市功能,建设高质量的绿化空间。

  在景观设计中,设计者需要进行植物的群体设计。在植物的运用上,首先要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适宜温湿度、土壤含量等情况,进行草坪、植被、树木、卵石路、花亭等层次的搭配和种植。在群体性的景观园林设计中,要注意设计的形式感和层次感,做到环境的丰富性、美观性,方便园林工人管理。值得注意的是,建立群体性景观园林,首先要以生态规划为导向,尽可能利用本土绿色植物和自然再生设备,大大减少在园林建设中对外地树种的依赖,在人力、物力上降低不必要的浪费。选择具有良好适应性能的植物,发挥本土植物在遗传、生理、形态、环境方面的适应性优势,满足生态规划的发展需求。选择抗病性强的植物,在发挥生态作用的同时,逐步降低运输、种植、管理、养护等方面的成本投入。

  为了让景观环境做到和谐统一,设计者在设计初期要奠定整体的基调。例如,在城市中心的一块绿化区域里,为了达到地标性的花园结构,设计者可以综合参考地域特色,根据周边建筑情况,设计不同的景观表现。商业建筑多为西式塔尖式建筑旁设计,诸如德式花园、地中海式花园、西班牙式花园等景观风格。德式花园沉稳肃穆,适宜简约、舒适的花草景观布置,设计中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而地中海花园风格明快,通过明亮的色调和浪漫的海洋气息,以蓝、白突出景观,让颜色亮丽的草木植物带来清新的感觉。这几种基调,都能够衬托出生态景观的层次感和画面感,有利于建立一个和谐、艺术的群体性景观园林。

  对于生态规划下的园林景观设计,景观设计师在注重美学价值的同时,更要注重城市绿地在人文空间中的设置,构建舒适、实用的园林生态空间。在功能性和实用性的具体结合方面,设计师要满足居民对景观空间的需求,让绿色景观空间不但能成为一个欣赏的空间,更能成为一个集休闲、健身、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景观场所。例如,在美国,占地80hm2的红山公园是全美最大的城市公园,而它的前身是一个废弃的采矿废墟。完工之后的景观设计与人们所了解的景观建设有所不同,这个举世闻名的新公园在完成了生态景观设计后,还成了市民娱乐、休闲、理疗的场所。它在选址上连接了新旧2个城区,具有3hm2公共用地、1.3 hm2湖泊、各种娱乐区的景观绿道。在这里尽情观看山水美景,享受“天然氧吧”的理疗享受,达到了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满足了市民们的多项要求。

  为了让园林景观设计维护固有的环境平衡,在植物种类的设计上,形成严谨的规章制度。100m2绿地上需种植不少于3株乔木、20株灌木和70m2的植被,以确保园林景观植物的多样性。除了尽量选用当地树种外,应可能地运用绿色植物生态原理,营造景观植物群落。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种植方式。以广东省为例,根据省内各地的土壤与气候条件,选择适应当地水肥光热条件的优良乡土树种造林,并适当引进少量外来树种。高速公路两侧绿化景观带,采用花(叶)色树种、常绿树种和灌木作为主题树种,种植5~10行,形成3~5个层次的绿化景观带。在公路两侧1 km可视范围内,以优良乡土阔叶树种为基调树种。江河生态景观林带选择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能力较强的乡土树种,沿海生态景观林带选择海岸防护功能强的木麻黄和红树林树种。在规划景观平衡的过程中,采用多种种植方式相互结合的办法,在草坪或花坛中选择常绿、彩叶植物进行种植,通过树木的生态效益,增加景观的关注点。在绿化带等地方选择丛植,起到隔离、保护、分界的效果,确保景观区域能够被划分开来,或者运用借助植物群体性栽植的方法,将众多不同的植物通过艺术的设计布局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条美丽的生态绿化线。在广东省的景区规划中,设计者也应借鉴这种群体性种植方式,通过植物的共性编排,做出多种种植方法相互结合的景观园林设计。

  对于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植被、树木、山石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景观园林设计师要充分考虑设计元素,在规划初期就要做到因区而异、因地制宜,避免大规模的破土动工,尽最大可能减少施工对传统环境所造成的破坏。例如,广东地区民风淳朴,充满亚热带风情,地形多丘陵,包含多种生态资源。在园林设计上,设计师要尽可能多地体现地域资源特色,节约电、石油等资源,利用太阳能、水能等洁净资源,采用循环资源利用的方式,减少绿植材料的浪费和垃圾、废弃物的产生。设计师要联合相关部门不断开拓可再生资源方式,并利用洁净能源作为园林景观提供水体循环、照明的方式,强化园林景观的生态约束能力,营造一个完善的资源保护体系。